剪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从古至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远了不说,即便是现在,逢年过节,燕尔新婚,大红的福字和喜字,应该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剪纸形式啦。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中国幅员辽阔,人杰地灵,受地理、历史、民族、气候、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民间剪纸也形成了各地鲜明的艺术特色。
北方派
地处黄河流域中部的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故剪纸艺术也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且产地众多,虽然各地的题材、形式、风格等因地域环境、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不同各有特色,但总的来说,都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朴实之感。
西北高原人民生活闭塞、困苦,因此剪纸尺寸一般较小、品类较少。线纹粗劲有力,简洁明快,风格较为粗犷,有鲜明的西北剪纸特色。
江浙派
浙江各地都有剪纸,而金华地区较为繁盛,风格用途各异。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
展开全文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艺术魅力。
南方派
广东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有许多广东人相信命运以及吉凶祸福,剪纸也成了他们的一个精神寄托。
广东剪纸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佛山剪纸和潮阳剪纸。佛山剪纸为镂刻而成,以民间手工艺人为主。潮阳剪纸主要是妇女制作,最大的特点是阴阳剪,“阳剪”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线条粗犷有力,交替使用,粗细相破相助,极富特色。
写在最后
剪纸艺术遍布祖国大地,无论是南方剪纸的清丽、婉约、细腻,还是北方剪纸的粗犷、古朴、率真,无不蕴含着乡情美意,洋溢着劳动人民的审美气质,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之神韵。它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民俗生活连袂,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有人说,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是有道理的。今天的民间剪纸中仍保留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不同印迹,我们得以从其中领略民族艺术初始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浑和成熟期的神韵,从劳动者的创造中获取历史的启迪。
END
作为文化企业,我们始终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知达”这个艺术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中华非遗文化走向世界!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积极贡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