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教授”张有做:乡村之情成就共富之绩

“栀子教授”张有做:乡村之情成就共富之绩

药食两用黄金果,治病致富今没落

坐落在淳安县枫树岭镇的下姜村,是地处千岛湖上游的一个小山村。为了改善落后的经济状况,在浙江省委书记和省农科院专家的帮助指导下,村民陈建华于2003年、2004年推广种植了500余亩山栀子,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可好景不长,2012年张教授、王教授等人受邀探访下姜村时,看到的却是漫山遍野的栀子林萎缩,栀子果滞销,林地杂草丛生,果实溃烂枝头——有80%的栀子林已退返成荒草野坡,其景令人扼腕叹息。同淳安下姜村的情况类似,我国其他省份栀子种植产业也出现了同样的局面,山区栀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在愈益变得渺茫。面对这残败的景象,儿时的回忆与内心深处的感情使张教授动容——“我想用自己的力量让农民生活好起来”的心声再次浮上心头。教授心中的声音变得更加坚定:“我要把栀子精深加工这篇文章写好,延长栀子产业链,为山区栀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做一份贡献。”

其实,栀子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宝物,也是我国《药典》首批颁布的“药食两用” 资源,其花、果实、叶,根皆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古汉方记载,配有栀子的方帖就有1970个之多。研究成果表明,栀子中不仅含有京尼平苷、角鲨烯、植物甾醇、环烯醚萜类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成分,而且还含有植物中极其稀有的藏红花酸类物质,这些功能物质具有保护大脑神经损伤,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和严重抑郁症的作用。

图为栀子林被砍后的栀农

家家共富奔小康,张张笑颜展新章

在山区栀子林之行后,张有做教授深刻认识到,光有一腔热情还不够,要打破栀子产业面临的困局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栀子宝贵的功能营养物质,充分发挥栀子药食两用的资源特色。思虑至此,张教授毅然放弃了高经济价值回报的弹力蛋白小分子活性酞提取研究,进军栀子系列产品研发,并争取实现产业化。正是基于这一共同的志向,他们三人怀揣报效祖国,报效桑梓的一腔热枕,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开启了“骄栀科技”——这一充满理想和大爱的新征程。

图为栀子花与栀子果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浙江农林大学栀子生物研究所、浙江骄栀科技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公司以浙江农林大学食品研究团队为技术支持,聘请江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国内知名大学教授、科研院所专家为技术顾问,对栀子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开展攻关。2015年在杭州市临安区政府的支持下,骄栀科技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青山湖科技城投资3000余万元,建起了第一个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生产基地。截至2022年,张有做科研团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开发并投放市场的产品三大类近20种——他们做到了对栀子全果高价值利用。浙江骄栀科技的发展创新有利于我国传统栀子产业的升级改造与栀子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山区的综合开发。同时,该举措也创新了共富形式,促进农民的增收与美丽乡村、健康产业的发展。许多栀子种植大户得知了浙江骄栀科技后,纷纷找上门来洽谈合作,栀农说:“你们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有你们在,栀子就有救了。”

图为栀子产业复苏下的栀农

经过张有做团队的不懈努力,骄栀科技生产的优质木本植物油——“六出栀子油”被评为“第20届国际高端健康食用油暨橄榄油博览会”科技创新奖,浙江骄栀科技荣膺“2020品牌浙江·十佳优质企业”。中国电视台《发现之旅》频道《聚焦先锋榜》栏目,以及《中国报道》、《中国网》、《浙江新闻》、《中国食品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相继宣传报道了浙江骄栀科技。新的栀子精深加工生产研发基地,将计划于2023年落户于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所在的工业园区,以带动当地的栀子产品发展。

图为CCTV《发现之旅》浙江骄栀专题视频截图

图为骄栀科技部分团队成员

作为浙江农林大学的一名教授,张有做将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努力把科研论文写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的大地上,用一颗颗栀子诠释出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的跨越,为广大农民致富、祖国大地美丽与人民群众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看着栀农的一张张笑脸,张教授也为儿时的理想交上了满意的答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你不知道的那些罕见肿瘤——“它们并不少见”
beat365官方app安卓版下载

你不知道的那些罕见肿瘤——“它们并不少见”

📅 07-25 👁️ 360
谁是卧底游戏词语
365bet品牌中文网

谁是卧底游戏词语

📅 09-06 👁️ 3409
径的解释
365ba

径的解释

📅 07-01 👁️ 2124